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观点。
在信息流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资本市场悄无声息地通过互联网的载体影响着大家对于货币、基金、证券、债券的原本认知,通过政策公开、信息流冲击,意识形态引导与塑造,让人民,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愈发了解到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仅限于企业资本化运作,每个人都是金融活动主体的一部分。从“各大银行”设立电子APP,线上理财产品可以任意选购,到电子商务时代高速发展,再到人民百姓每天都会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这难道是时代的命脉发展必经之路吗?
科技化发展带来的一定经济红利的同时,金融政策调控举措陷入两难。如此一来,资本业态衍生化发展的可能越来越多了,然而合法性却成为了值得讨论和反思的议题。人民不觉醒,就始终成为资本化运作的工具为“资本赌徒”开设“在线银行”提供便利性帮助。
一、金本位置,粮票、布票时代的情怀不可替代
一张皱巴巴的粮票是几十年前,人类集中生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在那个时候,社会保障的很大一部分基础物资,如粮食、布料、医疗物资等,都是按人口分配,按劳所得,黄金还是生产交易过程中的一种可以流通的介质。甚至,典当铺,典当行还是一个又一个的小作坊,真的会有邻里百姓拿着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去到典当铺里置换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物质匮乏时代,充分体现出人类智慧文明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特别意义。很多老一代的人,还会珍藏着那个时候的票据。生活虽然是苦了点,但是这些票据无疑不是对那个时代、那段岁月最美好的回忆。青春依旧在,就像每个人都曾年轻过一样。情怀这件事,本就是有情怀的人才能共鸣和理解的。那个时代,智能科技还没有如今这样发展迅猛,没有手机,没有平板电脑,就连电视机也是无声黑白的影像,人们是从收音机里去知道外面的世界。从前车马慢,人心简单也实在,家家户户无论是农耕经济发展,还是参与社会劳动生产,又或是刻苦努力学习,直到等来高考制度的恢复。多少人从山村里走了出来,又有多少人走出来后,几经辗转,又回到了山村工作,一路成长,拥有了一定的成绩。
二、互联网高速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我们应当保持理性的头脑,去看待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经济红利和政策演变。不是说,我们不应该使用这些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科技产物,这一定是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当下时代环境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当对个人信息、个人消费习惯、个人支付习惯以及个人发展有深入的思考,这样才能在“新科技新文明新进步”实践过程中进行自我权益的保护与捍卫。比如,一些诈骗事件的频发,一些钓鱼邮件的信息泄露,一些有组织纠缠犯罪的早有预谋都是我们不重视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可能信息安全隐患而产生的社会治安不稳定情况。我们必须应当提升我们的认知,比如说炒股票,这是一个行为,投资赚钱了,这是一个现象,通过行为与现象,我们必须认识到本质问题。以此为例,深度阐述。你炒股票赚钱了,那么你就会继续投资,或者你有你的投资策略,做长线或者做短线,进行收益回报。而股票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是股票?企业上市以后发行股票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本质问题就是相关部门在企业上市规控发展上,通过大量企业营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性同步性,慢慢出台了企业怎么上市,怎么发行股票,怎么搞证券,怎么发债,一系列措施。当然,现在买股票的渠道有很多,这也是商业化发展的过程。大白话,说到这里,我想你一定可以理解了。再举个例子,更接地气点,就是家家户户都要吃饭,都要买菜。咱们最早是街边摊贩,再然后是农贸市场,再然后是菜篮子工程,再然后是叮咚买菜,各类在线交易软件就可实现这个买菜的行为。再说的深一点,有一段时间,P2P发展似乎也是引领了一段时间的潮流。再然后,做投资行业的有一批人被关进去了,涉嫌违法了,这也就是经济行为的合规性是怎么定义的。这个和政策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和人类的认识、行为、决策以及名利场的复杂性也紧密关联。
三、政策宏观调控对于受众群体的意义和作用
金融行业的发展,是极具创新精神的,正如行业内不同的VC机构、私募基金、各行各业的专业化深耕,能够把专业知识和理解与相应协调机构和部门做好及时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各类出台的金融政策和办法。用大白话说投资金融产品,就是给钱,看回报,赚钱或者亏钱,保持持有还是怎么去进行抛售,又或者是加仓。我曾和中金的研究员交流过关于玉米期货的交易心得,那些所谓的数据K线图,说直白点找出来的最高点,最低点,再由客户经理给到客户的意见,都是通过资本冲击大盘而得到的总体现象,这是拿来主义,并不是完全的自我判断。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研究员对于金融产品基本面的判断,这是大有学问的。这些判断主观上绝大多数,都是根据行业发展,经济常识和规律以及经济产业链循环对资本冲击影响去判断的。举个例子,有个上市公司是做养猪棚的,他们一直以来的一个供应商是专门给他们提供搭建养猪棚的新材料的。再然后,有一点时间,猪肉价格上涨,然后这两家公司的股票也跟着一路长红。所以,说到这里,普通老百姓就很明白了,宏观政策是怎么一回事,经济现象又是怎么一回事,这样理解本质,才能在日常接触金融产品、参与投资决策行为的时候,多留一个心,以免上当受骗。
四、如果资本衍生发展合法性存疑,那企业发展路径应当怎么走?
法律法规这一件事,不得不说是相对的司法公正。每一年,我们国家的相应机构都会更新司法解释和法条,而在这一点问题上,能认清楚本质问题,我们就能够有立场去谈资本衍生发展合法性的问题。有立场去谈,不代表能谈明白这一件事,但是你至少应该想明白这件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说?法律细分很多,民法,刑法,三国法,经济法,国际法等等诸如此类,其实各法学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并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律师在取得律师资格证后,一般性都会有自己主要擅长的领域,然后深耕实践。说到这里,你就能理解到一点本质性的问题了。那么很多人就会问,我作为民企的老板或者上市公司的股东,企业路径发展应该怎么走? 是不是我这公司就没必要鼓吹经济的泡沫,也参合一脚,看看怎么上市,怎么做下并购重组或者上市以后解禁的业务,然后赚点钱? 总的来说,企业还是要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方可以有正确的文化底蕴,才能可持续化稳定地发展。我们也都看到过很多大大小小地公司倒台,当然原因就各不相同。再接地气点来说,监狱每天都开门的,但是有人会自己愿意进去的,也有人会钻着法律的空子藐视说,那不就是个监狱么,更有人会遵纪守法本本分分把什么都很当一回事。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但是对和错又是相对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拔苗助长肯定是很难的,不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一定会和期许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有人说,这是因果。而我觉得这是客观事实。
五、个人/机构投资者在当下复杂环境中如何生存与发展?
目前现状对于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是在围墙里和夹缝里求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法律红线的高高筑起,一边是千奇百怪的各类资本业态崛起,到底如何做投资决策就成为了投资机构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大的难题。一方面,政策的调控很重要,如果没有政策的限制,各类企业从建立到上市也就三五年的时间,那资本市场就失去了资本赋能的本身价值。今年度,我就看到一些行业格外活跃,上市机制本就不难,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从经济法来说,这违背了商业经济合理化发展的初衷,从民法刑法看倒是不能说完全就违法了,这是存在很大争议性的。二方面,投资决策和投资风格本身就不尽相同,有行业赛道的区别,有对投资项目筛选的区别,这也就说明了,独角兽企业确实是非常难得的。三方面,自持上市公司或者自持一些其他资产的机构或者个人,也会开始对自有资产的担忧和重新思考。抛售资产不代表这个资产和你完全没关系了,倒查还是可以查,还是可以追责。所以,个人或者机构必须要加强自己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免受到第三方比如信托基金、财富管理公司、投资人朋友、合伙人的欺诈,导致最后陷入不可挽救的地步。生存,才能发展。不能生存,就没有谈发展的意义。所以,人对了事儿就对了,人不对,事儿永远不可能对。
警醒与深思应当常在耳边挂起。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非常重要,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些不法之徒可能会通过调控政策达到利益最大化,那么对于个人、企业、机构来说,每天的努力都是白费的。
那么警钟长鸣以后,总得有些思考,有些作为,才有意义。或者不作为,也是一种意义。这不就看个人能力、情况、判断了?还是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我说的是单纯中国金融市场,放眼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的互相的影响和连接,我想这就很明白了。我就不举关税这个例子了,没有谈的必要。
最后,我想每个投资机构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眼光判断,祝愿你们投出自己心目中的合适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