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中,茶至少存在了4000多年。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茶是怎么诞生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故事,让我们再次翻开“历史的古书”再次回温从古陪伴我们至今的这位老朋友的往事吧。
关于茶的确切起源众说纷纭,包括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等。
神农说认为茶的发现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西周说则根据《华阳国志·巴志》的记载,认为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中国的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这一带气候宜人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在这些土地上所生长的不同的茶叶滋味也各有不同。
例如云南的普洱茶:其大叶种为主,质地细嫩,色红亮,口感醇厚,具有降脂减肥、理气消食、解酒消滞等功效,备受茶友喜爱。
广西的六堡茶:以其独特的五香草香气和色红亮而闻名。六堡茶选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新嫩茶叶制成,口感醇厚,香气持久,具有润肺理气、提神益思、降脂减肥等功效。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贡眉茶:具有独特的花果香气,口感爽口,具有清热解暑、消食健胃的功效。
是不是听着就觉得茶叶真是大自然赠与人类的绿色饮料呢,但其实啊,与人们印象不同的是,最初的茶并非作为一种饮品而是作为一种药用植物。
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一传说表明茶最早作为药用植物被发现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华佗《食经》也有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都体现了早期茶的医学价值。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茶早期被老百姓们拿来和食物混在一起煮成药粥吃,而到了汉代茶的饮用习惯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推移,茶逐渐从药用转变为了日常饮品,并在社会文化在占据了重要地位。
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汉代。饮茶与茶文化也是由这时起开始在文化的土壤中悄悄生根发芽了,当时,茶开始在贵族和文人之间流传,成为一种高雅的享受。人们开始研究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冲泡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规矩和礼仪。茶具也在这个时期渐渐有了专用化和艺术化的趋势,茶具的制作和使用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医学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人提及茶,使其成为了文学的一部分。
而到了唐宋二代,茶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大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茶也毫不例外地伴随这段辉煌的历史,坐着木船,沿着丝绸之路,跨越海洋、跨越群山、跨越风沙、跨越森林,来到了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国家身边,把自己的味道与其名字和它所蕴含着的华夏土地千年的气息,一同传播告知了世界。宋代点茶、茶饼技术的出现,使得茶文化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发展,还逐渐遍及全国,普及民间。斗茶和分茶的出现,使得茶文化更加多元化和艺术化。
但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则反,”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茶文化迎来了自己的黑暗时期,部分的文化渐渐衰落,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没落的背后并不是一蹶不振,相反可能是生命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茶叶再次得到了恢复与发展,茶文化也因此得到了复兴与传承,在毁灭中新生,在破碎中用双手一草一木重建,才是我们中华人民生生不息的根本,如果茶能说话,她之所以愿意陪伴我们,想必是对我们生生不息的品质而感到敬佩吧。
编辑:郑珏
版权声明:
本文章为译联社原创或授权使用作品,未经译联社授权擅自转载、摘编译联社版权作品的行为,译联社将依法追究责任。如需使用译联社版权作品,须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