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新华网“学术中国”第二次学术期刊领域交流活动举行 平台已为2000余家期刊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陈延特)9月27号上午,新华网“学术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期刊高质量发展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主题,围绕集群化建设、国际化发展、产业协同发展、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共同探讨未来期刊集群化建设与改革创新方向。现场来自各专业领域期刊、出版社负责人和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交流会。

星空有约|重阳节,来看大火星!

新华社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10月11日迎来重阳节。九九重阳节,大火星也逐渐西斜,即将落入地平线之下。公众可抓住本年度最后的窗口期来观赏这颗古代的“时令之星”。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新华社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

新研究: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

此前研究普遍认为,希克苏鲁伯地区遭受撞击和相应的地球环境变化,导致了一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包括非鸟类恐龙的灭绝。但对于撞击物的性质还有诸多未解之处。

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

6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上空的巨响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国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今天,一起致敬两弹一星元勋,致敬所有为“两弹一星”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

星空有约|趣味一幕!20日将上演月掩昴星团天象

新华社天津10月18日电(记者周润健)本月20日凌晨4时左右,月球将会从明亮的疏散星团——昴星团正前方经过,遮蔽昴星团中的若干恒星。天文科普专家表示,此次月掩昴星团全国均能看到,感兴趣的公众可尝试观测。

科研团队通过家蚕等挖掘寿命调控靶基因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代方银团队联合国外专家研究发现调控寿命的新基因OSER1,并在家蚕、线虫、果蝇等多物种中研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作为长寿基因FOXO(叉头框蛋白O)的靶基因,OSER1对寿命的影响得到人类受试者研究结果支持。

新华全媒+|“黑科技”亮相数博会

当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市拉开帷幕,本届数博会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共吸引2.1万余名嘉宾注册参会,国内外414家企业报名参展。记者实地探馆,拍摄记录本届数博会上展出的“黑科技”。

天文学家观测到迄今最大的黑洞喷流系统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团队最近报告说,他们观测到了一个总长度达2300万光年的黑洞喷流系统,是银河系直径的约220倍。这是迄今观察到的最大黑洞喷流,可能改变人类对黑洞乃至宇宙结构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