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星空有约|重阳节,来看大火星!
新华社南京10月9日电(记者王珏玢、邱冰清)10月11日迎来重阳节。九九重阳节,大火星也逐渐西斜,即将落入地平线之下。公众可抓住本年度最后的窗口期来观赏这颗古代的“时令之星”。
三名科学家因破解蛋白质结构密码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9日电(记者郭爽)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的戴维·贝克,以及谷歌旗下“深层思维”公司的德米斯·哈萨比斯和约翰·江珀,以表彰他们破解了蛋白质神奇结构的密码。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哈尔滨:“数智”技术让“三大动力”澎湃不息
在哈尔滨的一条街道上,曾经分布着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三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人称“三大动力”。如今,“三大动力”已经合并组建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聚焦大湾区|“大湾区夫妇”用镜头见证祖国科技进步
新华社广州10月4日电(记者洪泽华)国庆假期,澳门青年黄诗茵和丈夫胥力没有安排出行计划,正为一款即将推出的手机产品赶制宣传视频。胥力说:“我们见证了祖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能用这样的方式祝福祖国,感觉很有意义。”
远古发现丨2亿年前,正在进食的昆虫竟被叶片“攻击”
新华社昆明9月29日电(记者岳冉冉)最新的一项研究成果发现,2亿年前,植物为了防止被居住在叶片中的昆虫取食,已经演化出化学防御功能。这一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新植物学家》上。
我国科学家探明: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上最厚的冰川
新华社拉萨9月30日电(记者魏冠宇、刘洲鹏)记者30日在位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境内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岗日冰原大本营获悉,我国科学家探明:普若岗日冰原是青藏高原上最厚的冰川。
新华视点|AI智能体走热,将如何改变生活?
学会搭建使用AI智能体后,自媒体运营者小米感觉就像多招了一名24小时给自己打工的“文案设计师”,1分钟就能生成10个爆款标题,“省心多了”。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太阳能“盐湖提锂”新技术
新华社南京9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朱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等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高效、环保地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高原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期刊《科学》27日发表了相关成果。